中医古籍
  • 牦牛角

    《全国中草药汇编》:牦牛角拼音注音Máo Niú Jiǎo别名

    毛犀、牦牛、旄牛

    来源

    偶蹄目牛科牦牛Poephagus grunniens (L.)[Bos grunniens L.],以入药。

    生境分布

    西藏、青海、甘肃、四川。

    性味

    酸、咸,凉。

    功能主治

    清心,解热,镇静,镇痉。主治高热神昏,惊狂谵妄及热毒入血分、营分,斑疹,痈疡吐血,衄血等症。

    用法用量

    0.6~1钱,水煎服或磨水冲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牦牛角拼音注音Máo Niú Jiǎo出处

    《纲目》

    来源

    为牛科动物牦牛

    生境分布

    野生者栖息于高山峻岭。能耐寒冷而畏热。常数十成群。分布青、藏高原。

    原形态

    牦牛(《山海经》),又名:旄牛(《山海经》),犣牛(《尔推》),毛犀(《广志》),猫牛(《汉书》颜师古注),竹牛(《昨梦录》),毛牛(《水东日记》)。

    体形大而粗壮,成年雄兽长达3.6米,肩高可至1.6米,体重500公斤以上。肩部有凸起的隆肉。耳小。四肢短而粗。雄性角大,角基略扁,二角距离很大,角先直升,再向外,复向上弯曲,角尖又有向后弯的趋势。被毛暗褐色,头和背部的毛短而光滑,体侧、颈、腹、胸、尾部均具长毛。吻部、鼻部稍呈白色。年老时,头部的毛色较灰,背部带棕红色。尾下垂至踵部。家养的牦牛体形较小,毛色或有变化。繁殖期在秋季,怀孕期8~9月。

    性味

    《纲目》:"酸咸,凉,无毒。"

    功能主治

    《纲目》:"治惊痫,热毒,诸血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牦牛角拼音注音Máo Niú Jiǎo别名

    牦牛、旄牛、犣牛、毛犀、猫牛、竹牛、毛牛

    英文名Yak horn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1.《山经经》郭璞传:牦牛,牛属也,黑色,出西南。

    2.《本草纲目》:牦牛,出甘肃临洮及西南,野牛也,人多畜养之。状如水牛,体长多力,能载重,迅行如飞,性至粗梗。髀、膝、尾、背、胡下皆有黑毛,长尺许。其尾最长,大如斗,亦自爱护,草木钩之则止而不动,古人取为旌旄,今人以为缨帽。毛杂白色者,以茜染红色。《昨梦录》云,西夏竹牛,重数百斤,角甚长,而黄黑相间,制弓极劲,彼人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牦牛的角。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s grunnien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宰杀牦牛时锯下牛角,阴干或低温烘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青藏高原的荒凉之处,怕热而不畏冰雪。喜游荡,常数十成群,以高原山谷的粗草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青藏高原,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西段,东至四川西北部,南达西藏境内。在青藏高原地区。牦牛已驯为家畜。

    原形态

    牦牛,状如牛,体粗大,重在500kg以上,头及躯体背面的毛短而光滑。肩部有突起这隆肉。体侧、颈、胸、腹、尾、颌、喉部均被下垂的长毛,尤以尾毛为甚。通体暗褐黑色,吻部、鼻部稍杂白以。四肢短粗;雄兽角大,而雌盖角小,角基略扁,二角分离甚远,角先向上,再向外,近末端复向内向上,角尖略向后弯。

    归经

    心;肝;胃经

    性味

    味酸;咸;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熄风。主高热惊痫;血热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不汤,15-30g。

    各家论述

    《本草纲目》:治惊痫,热毒,诸血病。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ā Gǔ Shénɡ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有柄马尾衫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egmariurus hamiltonii(Spreng.)Love et Love var.petiolatus(Clarke)Ching......
  • 来源锉石鳖科锉石鳖属动物函馆锉石鳖Ischnochiton hakodadensis Pilsbry,以全虫入药。夏秋捕捉,微火烘干或晒干。性味咸,寒。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慢性气管炎。用法用量1钱,研粉或压片分2~3次服。摘录《......
  • 拼音注音Bā Jiǎo Wū别名活血莲[湖北、湖南]、金杯盂、独脚莲[福建]、橐吾、铁冬苋、大马蹄、大马蹄香、马蹄当归、一叶莲来源为菊科大吴风草属植物大吴风草Farfugium japonicum (L)Kitam.[Liguaria Ka......
  • 拼音注音Bā Jiǎo Fēnɡ别名白金条[侧根名]、白龙须[须状根名]、八角王、八角梧桐、八角将军、割舌罗、五角枫、七角枫、野罗桐、花冠木来源为八角枫科八角枫属植物华瓜木Alangium chinense (Lour.) Rehd. 及瓜......
  • 《中药大辞典》:八角枫叶拼音注音Bā Jiǎo Fēnɡ Yè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或瓜木的叶。植物形态详“八角枫根“条。功能主治《南宁市药物志》:“跌打接骨。“复方①治乳结疼痛:八角枫叶数十张,抽去粗筋,捣烂敷中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