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节人体脏俯功能的作用。如芒针针刺鸠尾、巨阙穴位、可以调节上焦和全身的功能,治头部,神志方面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症;针刺中脘则调节中焦与全身的功能,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针刺水分、阴交等穴可以治疗下焦疾病。芒针的异常轻巧,利用钢丝的弹性,缓缓按压,以达到进针时最大限度的减轻疼痛或无痛。使良好的感应随着针体移动,有的放矢的达到有关部位。如对气海穴施用不同刺法和手法,可使感应上行或下行;对秩边穴用不同手法,变换针刺方向、深度,可使感应向下肢扩散、向肛门及会阴、尿道放散,也可向少腹部放散。
芒针治疗时,选穴要“少而精”,一般只须选用1-2个主要穴位即可,如坐骨神经痛取环跳,腰痛取带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