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 草_图缺)
味甘、苦,寒,无毒。主五淋,利小便,止水痢,除疟,虚热渴。煮汁及生汁服之。生故墟道傍。
唐本注云∶叶似蓖麻而小薄,蔓生,有细刺。俗名葛 蔓。古方亦时用之。今按别本注∶又云来莓草,四月、五月采茎叶,曝干。(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蔓生。叶似大麻,花黄白,子若大麻子,俗名葛勒蔓。夏采叶用。所在墟野处多有之。
图经曰∶ 草,旧不着所出州土,云生故墟道旁,今处处有之。叶如蓖麻而小薄,蔓生,有细刺。花黄白,子亦类麻子。四月、五月采茎叶,曝干用。俗名葛 蔓,又名葛勒蔓。唐·韦宙《独行方》主癞遍体皆疮者。用 草一担,以水二石,煮取一石以渍疮。不过三作乃愈。
而《本经》亦阙主疮功用。又韦丹主膏淋。捣生汁三升,酢二合相和,空腹顿服。当溺如白汁。又主久痢成疳。取干蔓捣筛,量多少,管吹谷道中,不过三、四瘥已若神。
衍义曰∶ 草,葛勒蔓也。治伤寒汗后虚热,锉,研,取生汁,饮一合,愈。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 草_图缺)
味甘、苦,寒,无毒。主五淋,利小便,止水痢,除疟,虚热渴。煮汁及生汁服之。生故墟道傍。
唐本注云∶叶似蓖麻而小薄,蔓生,有细刺。俗名葛 蔓。古方亦时用之。今按别本注∶又云来莓草,四月、五月采茎叶,曝干。(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蔓生。叶似大麻,花黄白,子若大麻子,俗名葛勒蔓。夏采叶用。所在墟野处多有之。
图经曰∶ 草,旧不着所出州土,云生故墟道旁,今处处有之。叶如蓖麻而小薄,蔓生,有细刺。花黄白,子亦类麻子。四月、五月采茎叶,曝干用。俗名葛 蔓,又名葛勒蔓。唐·韦宙《独行方》主癞遍体皆疮者。用 草一担,以水二石,煮取一石以渍疮。不过三作乃愈。
而《本经》亦阙主疮功用。又韦丹主膏淋。捣生汁三升,酢二合相和,空腹顿服。当溺如白汁。又主久痢成疳。取干蔓捣筛,量多少,管吹谷道中,不过三、四瘥已若神。
衍义曰∶ 草,葛勒蔓也。治伤寒汗后虚热,锉,研,取生汁,饮一合,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