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若因出血过多,用四物、参、术,如不应。用人参、黄 以补气,当归、熟地以养血。若因溃后,用八珍汤。若胃热伤津液,用竹叶黄 汤。胃虚津液不足,用补中益气汤,胃火炽盛,竹叶石膏汤。若烦热作渴,小便淋涩,乃肾经虚热,非地黄丸不能救。 有一患者,瘀血虽去,饮食形气如故,但热渴 痛,膈痞有痰,以小柴胡汤加天花粉、贝母、桔梗、山栀,二剂少愈。又加生地、归尾、黄芩、柴胡、山栀、花粉而愈。薛治百余人,其杖后血气不虚者,惟此一人耳。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若因出血过多,用四物、参、术,如不应。用人参、黄 以补气,当归、熟地以养血。若因溃后,用八珍汤。若胃热伤津液,用竹叶黄 汤。胃虚津液不足,用补中益气汤,胃火炽盛,竹叶石膏汤。若烦热作渴,小便淋涩,乃肾经虚热,非地黄丸不能救。 有一患者,瘀血虽去,饮食形气如故,但热渴 痛,膈痞有痰,以小柴胡汤加天花粉、贝母、桔梗、山栀,二剂少愈。又加生地、归尾、黄芩、柴胡、山栀、花粉而愈。薛治百余人,其杖后血气不虚者,惟此一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