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有一患者,瘀血流注,腰膂、两足俱黑,随饮童便酒,砭出瘀血糜肉,投以小柴胡汤,去半夏,加山栀、芩、连、骨碎补,以清肝火,用八珍茯苓,以壮脾胃,死肉溃而新肉生,后疮复溃得静,调治年余而痊。 有一患者,瘀血攻注,阴囊溃而成漏,脓水清稀,所服皆寒凉之剂,诊其肝脉短涩,余脉浮而无力,此肝木受肺金克制,又元气虚不能收敛,遂用壮脾胃,生气血之方,元气少复。后终殁于金旺之日。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有一患者,瘀血流注,腰膂、两足俱黑,随饮童便酒,砭出瘀血糜肉,投以小柴胡汤,去半夏,加山栀、芩、连、骨碎补,以清肝火,用八珍茯苓,以壮脾胃,死肉溃而新肉生,后疮复溃得静,调治年余而痊。 有一患者,瘀血攻注,阴囊溃而成漏,脓水清稀,所服皆寒凉之剂,诊其肝脉短涩,余脉浮而无力,此肝木受肺金克制,又元气虚不能收敛,遂用壮脾胃,生气血之方,元气少复。后终殁于金旺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