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自我调养巧治病》 肾功能衰竭

    老年人由于肾脏老化,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疾病为肾功能衰竭。其病因包括:①慢性肾脏疾患,如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血管硬化、多囊肾等。②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肾损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糖尿病等。③慢性尿路梗阻,如前列腺肥大、泌尿系结石等。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差、腹泻、消化道出血、乏力、失眠、健忘、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瘙痒、夜尿多、易发生感染等。后期可出现精神错乱。查体有皮肤粘膜出血点、高血压,或呼气有尿味、心律失常等,肌酐和水、电解质测定可帮助诊断。

    本病后期可发展为尿毒症,只能靠透析疗法才能维持生命。因此,早期防治尤为重要。

    (一)起居调养法

    (1)注意适当休息,避免感冒,节制性生活,戒烟酒。

    (2)注意口腔、皮肤卫生。

    (二)药物调养法

    常用验方

    (1)玉米须50克,加水600毫升,煎熬20~30分钟,熬成300~400毫升液体,过滤后,每日1剂,分2次服,有降压、利尿作用。

    (2)冬虫夏草5~6克,煎汤连渣服。

    (三)饮食调养法

    给予低蛋白、低盐饮食。一般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30克左右,总热量8.4千焦耳左右。水肿及高血压者,每日食盐限在2克左右。早期无水肿,可多饮水;晚期有水肿,应少饮水,进水量按每日排出量加500毫升即可。还可服些药茶等。

    (1)白萝卜叶100克,捣烂取汁,用开水送服,有消食、顺气、利尿之功。

    (2)猪瘦肉500克,大枣10枚,鸡蛋1个,共煎煮饮,日服2次,可补益气血,治疗贫血症状。

    (四)针灸调养法

    (1)血压超过18.6/12千帕,伴头痛、头晕、耳鸣症状时,可选用曲池、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每日或隔日1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疗程。

    (2)恶心、呕吐时,选内关、天突、足三里等穴,先针内关多能止吐,如效果不佳,可配用足三里或天突穴。

更多中医书籍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
  • 作者:
    赵濂
  • 作者:
  •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作者:
  • 作者:
    袁氏(佚名)
  • 作者:
    黄凯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