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查古籍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沙眼是一种由沙眼衣原体所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患沙眼的人相当多,在农村和偏远山区,沙眼的传播更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沙眼主要侵犯睑结膜。在疾病初起时无明显自觉症状,或稍有眼部不适,或有眼干涩的感觉,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眼皮重坠、沙涩、羞明、流泪、眼眵增多、视力疲劳或视物昏蒙等症状。
如果将眼睑外翻细看时,在上睑结膜的睑板上缘和上穹窿部结膜发生病变,局部早期为充血,睑结膜不同程度失去其固有的透明性,逐渐变得混浊、肥厚;同时在睑板缘上看到针头大小的乳头肥大或圆形、椭圆形、大小不等排列不整、密集的滤泡;严重的病人则睑板肿硬,颗粒成片,粗糙不平,红赤显著,视力下降。病变后期,乳头和滤泡渐渐破溃,吸收,出现细小的白色线状或网状疤痕。
沙眼衣原体的传染力很强,易于扩大传播,尤其是家族之中,集体宿舍和人群密集的生活区更易传播,所以感到眼部不适,有涩痛感等轻微症状就作检查,早期得到治疗会很快治愈,同时也可避免传染给别人,这时早期预防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