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69号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已于2009年8月17日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9年9月21日起施行。
部长 陈 竺
二○○九年八月十八日
查古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69号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已于2009年8月17日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9年9月21日起施行。
部长 陈 竺
二○○九年八月十八日
(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彦修、丹溪)着。一卷。主张人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阐明补阴疗法。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腔的急性炎症,由于病因和病程不同,可分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两种。
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首发症状为耳部疼痛,耳内有种阻塞感,或压迫感。有时全身出现微热,头痛,鼻塞流涕,咽喉疼痛等症状。细看耳部时,会发现耳膜轻度内陷,边缘血管呈放射状扩张,鼓膜呈淡红色,失去了正常的光泽。若鼓室内有很多分泌物时,鼓膜可向外突,听力减低,或因传导而耳聋。一般经过治疗而很快会恢复,但也有转为化脓性中耳炎。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这种中耳炎,耳深部锐痛,逐渐加重为跳痛或钻痛,当打喷嚏、呵欠时,疼痛更加重,疼痛可连及头部,听力下降。
局部可见鼓膜标志完全消失,呈暗红色,鼓膜外突,若已有穿孔时,脓汁自穿孔处外流,并在外耳道有脓性分泌物。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一般多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口苦、咽干、饮食减低,小便短赤,大便干等症状。
上述两种急性中耳炎,均可使听力下降,以致遗留耳膜穿孔的后遗症,或慢性反复发作,所以尽量在非化脓期得到彻底治疗,避免其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