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儿啼腹中,有声如钟,名曰子啼。盖母腹中有疙瘩,儿含口中,因母举手向高处取物,疙瘩脱出儿口,是以啼哭,如闻钟声。古方用黄连浓煎汁,令母呷服自止。又法∶撒钱于地,令妊妇曲腰,就地拾取钱文,则疙瘩仍入儿口,啼哭自止,此法更为至妙。
(公元 280 年? )晋.王熙(叔和)着。十卷。搜集后汉以前的医学著作,阐述脉象 24 种,并论述脏腑、经络 、病证、治则、预后等。
儿啼腹中,有声如钟,名曰子啼。盖母腹中有疙瘩,儿含口中,因母举手向高处取物,疙瘩脱出儿口,是以啼哭,如闻钟声。古方用黄连浓煎汁,令母呷服自止。又法∶撒钱于地,令妊妇曲腰,就地拾取钱文,则疙瘩仍入儿口,啼哭自止,此法更为至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