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治疟初起.先服以去冷积.及治饮食生冷.硬物停积不化.心下坚满.胸膈痞闷.两胁胀痛.心腹大痛.霍乱吐泻.大便频后重迟涩.下痢赤白.脓血相兼.米谷不消.愈而复发.呕吐痰逆.恶心喜睡.大便或秘或泄.不拘新久.积冷并皆治之.
南木香(一两五钱去芦) 丁香(一两五钱) 干姜(一两炮) 肉豆蔻(去皮捶碎去油二十粒) 百草霜(二两研细末) 巴豆(去心去油净七十粒) 杏仁(去皮去尖四十粒研烂如膏)
上将前四味为末.同草霜.杏仁研匀.又将好黄腊六溶化作汁.以重棉滤去渣.更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腊数滚.倾出候酒冷.其腊自浮.取腊听用.春夏修合.用清油一两五钱.先于铫内熬.令不散香熟.次下煮过腊四两化作汁.就铫内拌和.前药末作锭.以油单纸裹之旋丸.每服十丸.绿豆大.姜汤送下.或用陈皮半夏汤送下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