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查古籍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肺气肿是指肺脏充气过度,终末细支气管的远端部分,如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膨胀或者破裂的一种病理损害。
肺气肿这种病实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所以经过比较缓慢。在终年不愈的情况下出现咳嗽、咳痰,多在冬季发病,或在伤风感冒时症状明显。病人咳痰量不多,痰多呈粘性,不易咯出,症状上反反复复,与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相似,但有时伴有呼吸困难,呼吸不畅,有时出现喘息,症状时轻时重。经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慢性经过,咳嗽、咯痰、肺换气功能障碍的症状逐渐加重。
肺气肿病除了咳嗽、咯痰症状之外,细心看一下病人的呼吸状态就可以知道,如呼气延长,胸廓前后径增大,外呈桶状,即俗称桶状胸,呼吸运动减慢。肺气肿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体征,早期呼吸困难症状并不明显,但随着疾病的加重,病理损害的加深,则会出现呼吸困难,同时也可出现心脏方面的损害症状。早期发现这种病并不难,主要是防止病理损害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