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秦子曰∶夫噎者,饮食在喉,不得下咽,噎住喉间;隔者,饮食稍能入咽,顷刻上逆吐出。此火热煎熬,血液衰耗,胃脘干枯,其干在上,近喉之间,水饮可入,食物不进,名之曰噎;其干在下,在胃之中,食虽暂下,才将入胃,不能下行,反而吐出,名之曰隔。噎隔之症,纯热无寒,但有外感内伤之分,再无寒热之异。《内经》故曰∶三阳结而为隔。不比膈气呕吐门,有寒有热者也。若肠结于下,胃反于上,更为甚矣。
《圣济总录》(公元 1117 年)宋.太医院编。二百卷。分 66 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阐述病因病理,详述治法方药,是北宋时期搜方较多的医学全书。
《审视瑶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着。六卷,首一卷。 先总论,次方论。论述 108 证及其治法方剂,并述眼科手术方法,附有医案、图说、歌括。
秦子曰∶夫噎者,饮食在喉,不得下咽,噎住喉间;隔者,饮食稍能入咽,顷刻上逆吐出。此火热煎熬,血液衰耗,胃脘干枯,其干在上,近喉之间,水饮可入,食物不进,名之曰噎;其干在下,在胃之中,食虽暂下,才将入胃,不能下行,反而吐出,名之曰隔。噎隔之症,纯热无寒,但有外感内伤之分,再无寒热之异。《内经》故曰∶三阳结而为隔。不比膈气呕吐门,有寒有热者也。若肠结于下,胃反于上,更为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