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因寒、气、湿热、痰积流下, ,不痛者是也。
温酒煮当归丸、夺命丹、十补丸。按之痛定者属虚。桂(炒、) 栀子、乌头,姜汁糊丸,劫痛,第三四十丸服。海石、小茴香,入姜汁,汤调下。或盐煎散、乌头桂枝汤。
导气郁甚,复元通气散、天台乌药散。
上病,尿时,用手掩右口鼻耳,少时效。右则取右。
疏风大抵多是肝病。
渗湿五苓加川楝。
下三白散。控引睾丸,蜘蛛散选用之。
灸大敦、三阴交。一法,于脐中蒸之。
一法∶于小腹下横纹斜尖上灸一壮,以下连灸三处,神效。
针太冲、大敦、跳骨、足小指下。
行血有食积与瘀血成痛者,炒栀子、桃仁、山楂、枳实、吴茱萸、荔核,姜汁糊丸。
消外肾囊偏大,用荔核、橄榄核,鼻涕团果核,共烧灰,空心用小茴香汤调下。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因寒、气、湿热、痰积流下, ,不痛者是也。
温酒煮当归丸、夺命丹、十补丸。按之痛定者属虚。桂(炒、) 栀子、乌头,姜汁糊丸,劫痛,第三四十丸服。海石、小茴香,入姜汁,汤调下。或盐煎散、乌头桂枝汤。
导气郁甚,复元通气散、天台乌药散。
上病,尿时,用手掩右口鼻耳,少时效。右则取右。
疏风大抵多是肝病。
渗湿五苓加川楝。
下三白散。控引睾丸,蜘蛛散选用之。
灸大敦、三阴交。一法,于脐中蒸之。
一法∶于小腹下横纹斜尖上灸一壮,以下连灸三处,神效。
针太冲、大敦、跳骨、足小指下。
行血有食积与瘀血成痛者,炒栀子、桃仁、山楂、枳实、吴茱萸、荔核,姜汁糊丸。
消外肾囊偏大,用荔核、橄榄核,鼻涕团果核,共烧灰,空心用小茴香汤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