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合理进补解春困

    据科学家研究,由于人们的生理机能不适应季节性的气候变化而发生的暂时性的生理反应,就容易产生春困。春天,气温开始回升转暖,人们的皮肤血管和毛细血管也逐渐扩张,血流量逐渐增大,因代谢增强,供应大脑的血流量相对减少,氧和能量的供应也随之减少,从而影响大脑的兴奋性,产生了困倦疲乏的感觉。再加上天亮得早,起床早,昼长夜短,就更容易产生“春困”。

    从中医来讲,春属木,正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若肝血不足,会使人感到精神疲乏、四肢乏力等。此外,春雨纷纷时易水湿内困,脾胃运化则不畅,于是嗜睡、疲困、乏力就出现了。所以春季宜补肝健脾,应选择些甘平益气、养血类补品以益气补虚。春天合理进补能使人们顺利度过春困时节。

    芪精大枣汤

    黄芪15g,黄精10g,大枣6枚,加水适量,煎服。适合用于气虚体弱、倦怠乏力等病症。

    补脑提神羹

    银耳6g,猪脑2副,黑木耳6g,香菇6g,鹌鹑蛋5只。将银耳放入水中浸泡,拣去杂质;香菇切丝,猪脑去筋,蒸熟切粒;放入开水锅内煮熟,再放入去壳鹌鹑蛋,加入调味品和淀粉即成羹。日服2次,具有提神解乏的作用。

    益智糖

    核桃肉250g,捣碎;黑芝麻250g,红糖50g。将红糖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于火上,熬至稠厚时,加入炒香的核桃仁、黑芝麻,搅拌均匀,再倒在涂有熟菜油的搪瓷盘中,用刀划成小块,贮藏于干燥处,备用。早晚各食3块,具有补肾健脑醒神的作用。

    鸽肉参芪汤

    白鸽1只,党参20g,黄芪30g,淮山药30g。将白鸽切块,放入沙锅中,与党参、黄芪、淮山药同水煮。炖熟后,取汤饮,食鸽肉。可隔日服食1次,连食3~5次。具有提神解乏的作用。

    砂仁陈皮鲫鱼汤

    春砂仁5g,陈皮1/4个、鲫鱼1~2条(约300~400g),生姜3片。砂仁打碎;陈皮浸泡、去瓤;鲫鱼宰净,去肠杂,置油锅慢火煎至两边微黄,铲起。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ml(约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麻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该方具健脾胃、祛水湿的功效,是民间一道春困时的养生靓汤,男女老少皆宜,尤为适宜于女士之用。

    白玉猪小肚汤

    白茅根60g,玉米须60g,红枣10枚,猪小肚500g。一起洗净,用清水稍浸泡片刻,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800ml(8碗水量),煲汤。本方具清热祛湿、利水消肿的功效,尤其适合春天水肿、头面四肢浮肿、小便短少、体重而困倦,或湿热黄疸、湿热内盛的高血压患者。

    白扁豆粥

    白扁豆30g,莲子15g,银耳10g,大米100g,水适量。把白扁豆、莲子、大米洗净,银耳用冷水发开后洗净切碎,加入适量清水,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煮成粥食用。本方具有益气健脾、滋阴醒神的功效,适用于春季疲乏无力、精神萎靡不振者食用。

    什锦麦胚饼

    葡萄干20g,龙眼肉10g,花生仁10g,大枣10枚,麦胚粉100g,白糖(或红糖)适量。将葡萄干、龙眼肉洗净切碎,花生仁炒熟,大枣洗净去核,将花生仁和大枣切碎,将麦胚粉用开水略烫,加入以上原料,揉合均匀,制成薄饼。本方具有养血安神、提神益气的功效,适用于预防春困者食用。(卫一鸣)

更多中药材
  • 现在很多人生病了都采用喝中药的方法来根治疾病,随着中药的流行,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煮中药的罐子。但是奇怪的是有些罐子没有盖子而有些罐子有盖子,对于这样的现象商家给出的说法也有所不同。很多人对煎中药应不应该盖盖子有所争议,现在就让我们来听听老中......
  • 说到金不换不知道大家会想到些什么,但是作为笔者的我第一次听这个名字还是在电视剧里面听到的,也许和大家一样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熟悉是名字,陌生则是它竟然是一味中药;那么问题来了,金不换的功效与作用是否了解呢,如果不了解,那么下面我们就一道来......
  • 现代人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饮食的不规律,使得肠胃病成了职场上的常见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俗话说的好,胃病三分治疗七分靠养,只有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彻底改善胃部健康,实现肠胃消化功能的自行修复。那么在日常生......
  • 大家都知道,杏的营养价值是很高的,而杏仁的营养价值更为丰富了,所以有很多人会买上一点杏仁,空闲的时候就会吃一吃,既可以当做小零嘴,又对身体有好处,杏仁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能够预防疾病了,而且还可以延缓衰老,这主要得益于杏仁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
  • 红花,艾叶,我们都知道,而且生活中也能经常用到的,艾叶活血理气,祛寒湿,红花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两者在一起的作用可谓相辅相成,疗效更好;很多人都会每天准备一盆水加入适量的红花艾叶泡泡脚,缓解一天来的压力,那么红花艾叶泡脚禁忌你知道吗,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