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怒则气上,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劳则气耗,悲则气消,喜则气缓,思则气结。
升散寒气郁于中作痛,七气汤、盐煎散、参苏饮、东垣升阳顺气汤。
降抑逆者抑之,木香流气饮、降气汤。有热者,须加凉剂抑之,所谓从阴引阳也。
下木香槟榔丸、导气丸、小承气汤。
针针以导气。
调理沉香降气汤、分心气饮、紫沉通气汤。
补炅则气泄,宜清暑益气汤。
宣木郁则达之。
捷嚏搐鼻。
消导局方异香散。
导痰散郁和中,二陈、四七、苏子降气之类。
理血气逆血从,济生归脾汤。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怒则气上,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劳则气耗,悲则气消,喜则气缓,思则气结。
升散寒气郁于中作痛,七气汤、盐煎散、参苏饮、东垣升阳顺气汤。
降抑逆者抑之,木香流气饮、降气汤。有热者,须加凉剂抑之,所谓从阴引阳也。
下木香槟榔丸、导气丸、小承气汤。
针针以导气。
调理沉香降气汤、分心气饮、紫沉通气汤。
补炅则气泄,宜清暑益气汤。
宣木郁则达之。
捷嚏搐鼻。
消导局方异香散。
导痰散郁和中,二陈、四七、苏子降气之类。
理血气逆血从,济生归脾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