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张氏医通》 气门

    作者: 张璐

    乌沉汤(局方) 治一切冷气。及妇人血气攻击。心腹撮痛。

    天台乌药 沉香 人参(各一两) 甘草(炒。五钱)

    上四味为末。每服半两。入生姜三片。煎成入食盐一字。热服。

    沉香降气散(局方) 治一切气滞。胸膈不舒。妇人经癸不调。少腹刺痛。

    沉香(四钱) 甘草(炙。八钱) 砂仁(炒。四钱) 香附(童便浸。去外皮。微炒。二两)

    上四味为散。每服二钱。入盐一字。沸汤调服。

    木香调气散治气滞胸膈虚痞。呕逆刺痛。白豆蔻(去壳) 丁香 木香 檀香(各二钱) 藿香 甘草(炙。各八分) 砂仁(四钱。炒)

    上为散。每服二钱。入盐一字。沸汤调如稠糊。晨夕各一服。或滴水为丸。服二钱。 本方加人参、白术、茯苓、山药、橘皮、青皮、荜澄茄。名育气散。治虚寒腹痛。进饮食。

    四磨汤治一切气塞。痞闷不舒。不时暴发。

    沉香 乌药 槟榔 人参上等分。酒磨。各约半钱。入盐一字。沸汤点服。或磨上三味。倍用人参煎汤。入盐调服。

    六磨汤四磨汤加枳壳、木香。 按四磨汤。虽用人参。实为散气之峻剂。盖槟、沉、乌药。得人参助之。其力愈峻。服后大便必有积沫。下后即宽。若六磨更加破气二味。下气尤迅。近世医人以气滞不敢用参。但用诸破气药磨服。殊失本方之旨。

    沉香化气丸治食积痰气。痞胀妨食。

    大黄(酒蒸。) 条黄芩(各二两)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沉香(五钱。另研)

    上将前四味锉碎。用姜汁竹沥七浸七晒。候干为末。和沉香末再研。神曲糊丸。水飞朱砂为衣。晒干勿见火。每服二钱。淡姜汤送下。小儿量减。 此仿王隐君滚痰丸之制。去礞石加参、术以祛食积痰饮。虽较滚痰丸稍逊。然二黄得参、术以鼓其势。亦是突围猛帅。勿以其中有参、术。视为兼补漫施。以伐后天。为害非浅鲜也。

    四七汤(二陈汤下) 局方七气汤(方祖) 二陈汤(方祖) 理中汤(方祖)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苏子降气汤(七气汤下) 导痰汤(二陈汤下) 神保丸(伤饮食门) 苏合香丸(中风门) 异功散(四君子汤下)三因七气汤(七气汤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更多中医书籍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 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65930672(传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
  • (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作者:
  • 作者:
    徐大椿
  • 作者:
    陈修园
  • 作者:
  • 作者:
    陈会撰、刘瑾补辑
  • 作者:
    吴亦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