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痘疮根窠薄劣。浆汁板滞不活。而枯黄色晦者曰板黄。若方广天庭板黄而余者润活。痈毒必结于脑项。若腮脸板黄而四肢润美。痈毒必发于肩阜。若肚腹板黄。痈毒必发于曲池三里。若背脊板黄。痈毒必结于两轴尻骨。如遍身板黄。颈项前后板黄。头面板黄。眼眶唇上板黄。两胁茎囊板黄。皆死证也。愚按板黄皆由胃热能食。食滞蕴积于中。
胃气不得宣通而致。非痘之根气本然也。治者能达斯意。急与苦寒消导。大便秘者当微利之。热滞去而内外宣通。乌有痈毒之患哉。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痘疮根窠薄劣。浆汁板滞不活。而枯黄色晦者曰板黄。若方广天庭板黄而余者润活。痈毒必结于脑项。若腮脸板黄而四肢润美。痈毒必发于肩阜。若肚腹板黄。痈毒必发于曲池三里。若背脊板黄。痈毒必结于两轴尻骨。如遍身板黄。颈项前后板黄。头面板黄。眼眶唇上板黄。两胁茎囊板黄。皆死证也。愚按板黄皆由胃热能食。食滞蕴积于中。
胃气不得宣通而致。非痘之根气本然也。治者能达斯意。急与苦寒消导。大便秘者当微利之。热滞去而内外宣通。乌有痈毒之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