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凡痘灰白不红绽。不起发。出不快。昏暗顶陷。皆表寒而虚。二便清。身凉。手足口气俱冷。
不渴少食。唇白涕清。饮食不化。皆里虚而寒。此表里虚寒之证。急宜温脾胃补气血。当用参、 、归、术、木香、肉桂等药。以助灌脓收靥。夫表虚者。以补气为主。补血次之。里虚者。于补血之中须兼补气。使胃气条畅。脾气壮实。在后必无陷伏之忧。苟能补气。则血亦周流。送毒出尽。不致凝滞。在后必无痒塌之患。凡红紫干滞。黑陷焦枯者。皆表热而实。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身热鼻干。唇燥烦渴者。皆里热而实。此表里实热之证。急宜凉血解毒。当用紫草、红花、连翘、鼠粘、木通、蝉蜕、荆芥。甚则芩、连之类。如表热者。则宜清凉解表而分利次之。里热者。重于解毒而兼清凉。如在二三日之前。热毒盛者。以硝、黄微下之。盖凉血不至于干紫。解毒则免于黑陷。如表虚不补。则成外剥。里虚不补。则成内攻。表实过补。则不结痂。里实过补。则发痈毒。所以痘证变迁不常。若色一转。又当变通。不可拘于一定也。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凡痘灰白不红绽。不起发。出不快。昏暗顶陷。皆表寒而虚。二便清。身凉。手足口气俱冷。
不渴少食。唇白涕清。饮食不化。皆里虚而寒。此表里虚寒之证。急宜温脾胃补气血。当用参、 、归、术、木香、肉桂等药。以助灌脓收靥。夫表虚者。以补气为主。补血次之。里虚者。于补血之中须兼补气。使胃气条畅。脾气壮实。在后必无陷伏之忧。苟能补气。则血亦周流。送毒出尽。不致凝滞。在后必无痒塌之患。凡红紫干滞。黑陷焦枯者。皆表热而实。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身热鼻干。唇燥烦渴者。皆里热而实。此表里实热之证。急宜凉血解毒。当用紫草、红花、连翘、鼠粘、木通、蝉蜕、荆芥。甚则芩、连之类。如表热者。则宜清凉解表而分利次之。里热者。重于解毒而兼清凉。如在二三日之前。热毒盛者。以硝、黄微下之。盖凉血不至于干紫。解毒则免于黑陷。如表虚不补。则成外剥。里虚不补。则成内攻。表实过补。则不结痂。里实过补。则发痈毒。所以痘证变迁不常。若色一转。又当变通。不可拘于一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