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盛暑之月,火能灼金,若不禁辛酒,脾火暴甚,有劳热燥扰,而火动于心肺者,令人咳嗽气喘,骤吐血衄血,头目不清,胸膈烦 不宁,即童稚老夫,间一病此,昧者以为劳瘵,不知火在血上,非真阴亏损而虚劳者等也。宜四物汤、黄连解毒、二陈汤三药内,去川芎、白芍、黄柏,以贝母易半夏,加桔梗以抑之,薄荷以散之,麦冬、五味以敛之,自愈。或加童便、藕汁,或黄连香薷饮一二剂亦可。静摄数日,忌酒煎炒自安,是名暑瘵,宜酌而善用焉,或用东垣参苓调中亦妙。
霖按∶暑瘵乃阴气不生,阳气不潜,证见咳血吐血,日晡烦蒸,早间清爽,舌白口渴,头胀身疼、皆暑热之邪内袭,阴劫络伤,虽有宿恙,亦当先清络热。宜沙参、甜杏仁、川贝、蒌皮、连翘、麦冬、竹叶、鲜生地等味,鲜荷叶汁一杯和服,尤有奇功。俟血止后,再议育阴。若先后失序,或误用温补,则络中伏热不得外达,必成不治之证。医见舌苔白,多疑伏寒,未敢迳用清凉,因循贻误者有之,不知舌苔白乃暑邪伤气,肺主气属金,金色白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