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四、额窦炎

    额窦开口于窦腔底部引流较佳,但由于鼻额管细长,易受过度发育的前组筛房影响,使中道漏斗狭窄而不利于额窦引流。急性病程后超过1月不愈者属慢性。本病常与筛窦炎并发。

    【诊断】

    1.鼻阻、流脓性鼻涕和嗅觉减退,偶有眉弓内下区红肿及眼痛等症状。全身症状急性者明显。

    2.眼眶内上缘眶顶部压痛,急性期者明显。鼻中甲前端红肿尤为显着,中道前上有粘脓或脓性分泌物。

    3.鼻窦X线鼻额位片显示窦腔混浊或粘膜增厚影,对发育良好窦作透照对比检查可有助于诊断。

    4.急性可并发额骨骨髓炎及颅内感染。

    【治疗】

    1.急性期需全身给药。

    2.局部治疗

    (1)鼻腔用药以利引流,窦区理疗可减轻症状。

    (2)妨碍引流鼻腔病变和解剖结构畸形矫治。

    (3)扩大鼻额管引流通道将前组筛房刮除,并扩大管道。

    (4)额窦根治性手术,经保守性处理无效或有并发症者,宜根治性清除窦腔严重病变粘膜及鼻额管扩大性手术,若伴筛窦病变采用联合手术。临床常以封闭或填塞术后窦腔以防感染复发。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