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属八瘕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八。多因女子暑月行经期间,劳累过度,或大怒气结,以致经脉挛急内结不舒所致。症见如有半杯下覆,在腹中游移不定,痛连两胁,上下引心而烦,不得太息,两足酸软枯瘦,久立则痛,遗尿失精,便艰盗汗,妨碍饮食,食则欲吐。治宜舒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川大黄、干姜、黄连、鸡内金、桂心、(庶^虫)虫、厚朴、郁李仁,共为细末,每服三钱。《类证治裁》用加味四物汤治疗。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病名。属八瘕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八。多因女子暑月行经期间,劳累过度,或大怒气结,以致经脉挛急内结不舒所致。症见如有半杯下覆,在腹中游移不定,痛连两胁,上下引心而烦,不得太息,两足酸软枯瘦,久立则痛,遗尿失精,便艰盗汗,妨碍饮食,食则欲吐。治宜舒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川大黄、干姜、黄连、鸡内金、桂心、(庶^虫)虫、厚朴、郁李仁,共为细末,每服三钱。《类证治裁》用加味四物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