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又称肠源性脂肪代谢障碍症(intestinal lipodystrophy),多见于中年男子。患者腹泻并有脂肪便、消瘦、衰弱,有时出现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病理改变为小肠粘膜脂肪沉着,粘膜肥厚隆起,绒毛粗大变硬,小肠浆膜面也有脂肪沉着。镜下见粘膜下淋巴管扩张,粘膜固有层出现泡沫状巨噬细胞,胞浆内含脂质及PAS阳性物(糖蛋白)。电镜下可见细胞浆内含有镰状包涵体及杆菌样小体。PAS反应阳性。上述病变除在小肠外还见于肠系膜淋巴结及肝、脾等其他器官。由于电镜下在病变组织中查出杆菌样小体,而且用抗生素治疗收到一定效果,故近年来认为本病可能是一种传染病,但未能从患者的送检材料中培养出特殊病原体。
《医学入门》(公元 1624 年)明.李榳着。八卷。内容为脏腑图,明以前医家简介,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外感、内伤、杂病、妇幼、外科、用药赋、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习医规格等。
又称肠源性脂肪代谢障碍症(intestinal lipodystrophy),多见于中年男子。患者腹泻并有脂肪便、消瘦、衰弱,有时出现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病理改变为小肠粘膜脂肪沉着,粘膜肥厚隆起,绒毛粗大变硬,小肠浆膜面也有脂肪沉着。镜下见粘膜下淋巴管扩张,粘膜固有层出现泡沫状巨噬细胞,胞浆内含脂质及PAS阳性物(糖蛋白)。电镜下可见细胞浆内含有镰状包涵体及杆菌样小体。PAS反应阳性。上述病变除在小肠外还见于肠系膜淋巴结及肝、脾等其他器官。由于电镜下在病变组织中查出杆菌样小体,而且用抗生素治疗收到一定效果,故近年来认为本病可能是一种传染病,但未能从患者的送检材料中培养出特殊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