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代医学家(1832-约1905年)。字伯度,号鹿起山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咸丰六年(1856年)以副车入赀为比部主事,于京邸患寒痢,几为庸医所误,遂有志于医。披览医籍,精研岐黄。为人诊疗,亦获良效,遂有医名。后历任山西祈县,安徽舒城、盱眙县令,归里复研读医典。其时西医东渐,部分中医自弃其学,扬西抑中。对此,周氏以为中医之弊,不在守旧而在弃旧,故推崇清徐大椿、陈修园、尤在泾等尊经派医家,诋毁王清任,而谓唐容川“持中西之平,阐造物之秘,洵为有功于医学”,谓西医“遗气化而究形质”,与唐容川“持中西之平”观点相仿。著有《六气感证要义》一卷(1898年),《本草思辨录》(1904年)。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清代医学家(1832-约1905年)。字伯度,号鹿起山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咸丰六年(1856年)以副车入赀为比部主事,于京邸患寒痢,几为庸医所误,遂有志于医。披览医籍,精研岐黄。为人诊疗,亦获良效,遂有医名。后历任山西祈县,安徽舒城、盱眙县令,归里复研读医典。其时西医东渐,部分中医自弃其学,扬西抑中。对此,周氏以为中医之弊,不在守旧而在弃旧,故推崇清徐大椿、陈修园、尤在泾等尊经派医家,诋毁王清任,而谓唐容川“持中西之平,阐造物之秘,洵为有功于医学”,谓西医“遗气化而究形质”,与唐容川“持中西之平”观点相仿。著有《六气感证要义》一卷(1898年),《本草思辨录》(19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