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证名。白天发热,或昼夜发热,昼重夜轻。《证治准绳》卷一:“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治用柴胡饮子。《增补万病回春·发热》:“夜则静,昼则发热者,此热在气分也。用小柴胡加栀子、黄连、知母、地骨皮。”《丹溪心法附余·发热门》方广按:“昼夜发热,昼重夜轻,口中无味,阳虚之证也。”《证治汇补·昼夜热辨》:“更有昼热阳虚,口中无味,病责之胃,宜甘温补气。”参见发热条。
《儒门事亲》(公元 1228 年? )金.张从正(子和、戴人)。十五卷。主张治疗用汗吐下三法,用要偏于寒凉,但在攻邪方面有其长处。
证名。白天发热,或昼夜发热,昼重夜轻。《证治准绳》卷一:“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治用柴胡饮子。《增补万病回春·发热》:“夜则静,昼则发热者,此热在气分也。用小柴胡加栀子、黄连、知母、地骨皮。”《丹溪心法附余·发热门》方广按:“昼夜发热,昼重夜轻,口中无味,阳虚之证也。”《证治汇补·昼夜热辨》:“更有昼热阳虚,口中无味,病责之胃,宜甘温补气。”参见发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