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医论著作。一卷。金·李杲撰(一本误作元·朱震亨撰),撰年不详。书中包括:膈咽不通并四时换气用药法、本草十剂、中风同从高坠下、呕咳气喘、饮食劳倦论、四时用药加减法等20余篇有关内科杂病及用药法则的论文。在这些论文中,包含着不少超越前人的学术见解。尤其是结合辨证治疗进一步阐发了作者所倡导的“脾胃论”思想。现有明刻本、清刻本《济生拔萃》及《医统正脉》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医论著作。一卷。金·李杲撰(一本误作元·朱震亨撰),撰年不详。书中包括:膈咽不通并四时换气用药法、本草十剂、中风同从高坠下、呕咳气喘、饮食劳倦论、四时用药加减法等20余篇有关内科杂病及用药法则的论文。在这些论文中,包含着不少超越前人的学术见解。尤其是结合辨证治疗进一步阐发了作者所倡导的“脾胃论”思想。现有明刻本、清刻本《济生拔萃》及《医统正脉》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