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系指由阴虚导致产生咽喉红肿疼痛,生斑长癣之病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认为:“喉癣症,凡阴虚劳损之人多有此病,其症则满喉生疮红痛,久不能愈,此实水亏虚火证也。”本病乃由肝肾阴虚,虚火上炎,阴液被灼所致。治宜滋阴降火。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本病应于胃火、杨梅疮毒等引起的喉癣相鉴别。参见喉癣条。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病名。系指由阴虚导致产生咽喉红肿疼痛,生斑长癣之病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认为:“喉癣症,凡阴虚劳损之人多有此病,其症则满喉生疮红痛,久不能愈,此实水亏虚火证也。”本病乃由肝肾阴虚,虚火上炎,阴液被灼所致。治宜滋阴降火。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本病应于胃火、杨梅疮毒等引起的喉癣相鉴别。参见喉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