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指生于面、颈、躯干及四肢的一种癣疾。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书中有:“圆癣之状,作圆文隐起,四畔赤,亦痒痛是也,其里亦生虫。”本病多因湿热外邪侵袭皮肤或接触传染而得,好发于面颈、躯干、四肢等处。患处病损部位为钱币状圆形红斑,边缘清楚,其中央处可自愈。红斑周围可见丘疹、水泡、结痂、鳞屑等变化,自觉瘙痒。该癣疾除呈泛发性时需配合内服外,治疗一般单纯外用即可。如用土槿皮酊外搽;或用硼砂3克,醋100毫升,调匀外搽;亦可用20%铜绿散油调外涂,相当于体癣。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病名。指生于面、颈、躯干及四肢的一种癣疾。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书中有:“圆癣之状,作圆文隐起,四畔赤,亦痒痛是也,其里亦生虫。”本病多因湿热外邪侵袭皮肤或接触传染而得,好发于面颈、躯干、四肢等处。患处病损部位为钱币状圆形红斑,边缘清楚,其中央处可自愈。红斑周围可见丘疹、水泡、结痂、鳞屑等变化,自觉瘙痒。该癣疾除呈泛发性时需配合内服外,治疗一般单纯外用即可。如用土槿皮酊外搽;或用硼砂3克,醋100毫升,调匀外搽;亦可用20%铜绿散油调外涂,相当于体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