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人由于针刺而产生的晕厥现象。《针灸大全·金针赋》:“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临床针刺之时,患者因针刺而出现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逆,血压降低,脉搏散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者称晕针。多因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饥饿疲劳,或针刺体位不当,针体较粗,刺激过重,针感太强等而发生。一旦晕针,应首先将患者平卧,喂饮温开水或糖水,休息10-15分钟,一般可以恢复,必要时需给予中医药物抢救。临床上对初针的患者,进针前宜作解释令其消除顾虑、恐惧心理并选择适宜的针具和体位及避免强烈的刺激等。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病人由于针刺而产生的晕厥现象。《针灸大全·金针赋》:“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临床针刺之时,患者因针刺而出现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逆,血压降低,脉搏散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者称晕针。多因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饥饿疲劳,或针刺体位不当,针体较粗,刺激过重,针感太强等而发生。一旦晕针,应首先将患者平卧,喂饮温开水或糖水,休息10-15分钟,一般可以恢复,必要时需给予中医药物抢救。临床上对初针的患者,进针前宜作解释令其消除顾虑、恐惧心理并选择适宜的针具和体位及避免强烈的刺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