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多因少阴亏虚,水不制火,虚火上炎熏灼咽喉而成。症见咽痛咽干,自觉有异物感,伴有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脉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本病类似于今之慢性咽炎。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病名。多因少阴亏虚,水不制火,虚火上炎熏灼咽喉而成。症见咽痛咽干,自觉有异物感,伴有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脉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本病类似于今之慢性咽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