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证名。多因素体阳盛,内热扰血;或过食辛辣温燥之品,热伏冲任;或情志抑郁,郁而化火;或外邪化热,热伤冲任,均导致迫血妄行而经血过多。症见经血量过多或逾期不止,色深红或紫而粘稠,间有小血块,腰腹胀痛,心烦口渴,面红身热,时作烦躁。治宜清热凉血固经,方用清经汤加阿胶,或用先期汤。亦有阴虚内热而导致月经过多者,则兼见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等证。治宜滋阴清热,方用两地汤或固经丸(《证治准绳·女科》:炙龟板、生白芍、黄芩、黄柏、樗根皮、制香附)加益母草炭、马齿苋。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病证名。多因素体阳盛,内热扰血;或过食辛辣温燥之品,热伏冲任;或情志抑郁,郁而化火;或外邪化热,热伤冲任,均导致迫血妄行而经血过多。症见经血量过多或逾期不止,色深红或紫而粘稠,间有小血块,腰腹胀痛,心烦口渴,面红身热,时作烦躁。治宜清热凉血固经,方用清经汤加阿胶,或用先期汤。亦有阴虚内热而导致月经过多者,则兼见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等证。治宜滋阴清热,方用两地汤或固经丸(《证治准绳·女科》:炙龟板、生白芍、黄芩、黄柏、樗根皮、制香附)加益母草炭、马齿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