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词典》x~y 血翳包睛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又名彩云捧日。多系肝肺风热壅盛,心火内炽,瘀血凝滞所致。常并发于椒疮并由赤膜下垂演变而来。《目经大成》卷二:“此症初起,或左或右,赤肿狂痛,泪流如汤,畏避不敢向阳,恍若暴风客热。失治,赤脉大小纵横,贯过风轮。越宿,加头痛便秘,赤脉陡大,变成血障。障复实而成翳,厚蔽震巽轮廓。强掰开视,黑白无有,惟一体血肉,故曰血翳包睛。”宜用红花散加减。外点石燕丹。参见赤膜下垂条。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龚廷贤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东轩居士
  •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