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代医官。字六吉,安徽歙县人。尝官至太医院院判。乾隆帝(1736-1793年)尝敕令编修医书。太医院原意欲编修一博一约的医书,最后为能达到早日编成,遂由吴谦与另一太医院院判刘裕铎为总修官,收集天下秘籍及传世良方。吴谦则更精研《伤寒论》、《金匮要略》,对之逐条进行订释,收集各家疏注,订其舛误,加以阐发,撰成《订正伤寒论注》及《订正金匮要略注》。另他主持编修《医宗金鉴》(一作《御纂医宗金鉴》)。此书内容丰富概括,尝作为太医院之教本。后世广为流传,影响甚大。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清代医官。字六吉,安徽歙县人。尝官至太医院院判。乾隆帝(1736-1793年)尝敕令编修医书。太医院原意欲编修一博一约的医书,最后为能达到早日编成,遂由吴谦与另一太医院院判刘裕铎为总修官,收集天下秘籍及传世良方。吴谦则更精研《伤寒论》、《金匮要略》,对之逐条进行订释,收集各家疏注,订其舛误,加以阐发,撰成《订正伤寒论注》及《订正金匮要略注》。另他主持编修《医宗金鉴》(一作《御纂医宗金鉴》)。此书内容丰富概括,尝作为太医院之教本。后世广为流传,影响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