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指怀孕以后,先感胎动下坠,腰酸腹痛或坠胀不适,继而或有少量阴道出血者为胎动不安。多由气虚、血虚、肾虚、血热、外伤使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及其他损动胎元、母体而致者。气虚者,兼见精神倦怠,少气懒言,宜补气安胎,方用举元煎加阿胶;血虚者,兼见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乏力,宜补血安胎,用胎元饮;肾虚者,兼见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尿频等,宜固肾安胎,用寿胎丸;血热者,兼见口干咽燥,心烦不安,宜清热凉血安胎,用保阴煎;外伤者,于外伤后突然胎动下坠,腰酸小腹胀痛,宜补气养血安胎,用胶艾四物汤加减;若因误服毒物、毒药伤胎,症见阴道下血,色红、质正常,腰酸腹痛或伴憎寒、颜面手指爪甲青白、或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等中毒症象,舌脉正常,治以解毒安胎,可用甘草、黑豆、淡竹叶水浓煎服,危重者应中西医结合抢救,以挽救母子生命。或因母亲有癥瘕而致胎动不安,宜祛瘀消癥,止血安胎,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