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耳》。指耳聋因于痰火郁闭而发。前人认为以膏粱厚味导致两耳蝉鸣,热郁甚则气闭耳聋。《杂病源流犀烛·耳病源流》:“以聋之为病,多由痰火郁络,非磁石镇坠,乌桂椒辛、菖蒲辛散以通利老痰,则郁火何由而开。”宜化痰清火,方用龙芩丸、黄连温胆汤、滚痰丸、二陈汤加芩、连、竹茹等药。参见耳聋条。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耳》。指耳聋因于痰火郁闭而发。前人认为以膏粱厚味导致两耳蝉鸣,热郁甚则气闭耳聋。《杂病源流犀烛·耳病源流》:“以聋之为病,多由痰火郁络,非磁石镇坠,乌桂椒辛、菖蒲辛散以通利老痰,则郁火何由而开。”宜化痰清火,方用龙芩丸、黄连温胆汤、滚痰丸、二陈汤加芩、连、竹茹等药。参见耳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