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时发时止之丘疹类疾病。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该书认为其发作原系由“肌肤虚疏,风尘入于皮肤故也”,故以命名。其发作特点为乍发乍瘥,证见状若风疹,瘙痒难忍,搔之破溃而成疮。治宜疏风败毒止痒,内服多用《局方》之消风散,或选荆防败毒散,注意诱发因素之触及以预防其发作。类似现代之丘疹性荨麻疹。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病名。时发时止之丘疹类疾病。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该书认为其发作原系由“肌肤虚疏,风尘入于皮肤故也”,故以命名。其发作特点为乍发乍瘥,证见状若风疹,瘙痒难忍,搔之破溃而成疮。治宜疏风败毒止痒,内服多用《局方》之消风散,或选荆防败毒散,注意诱发因素之触及以预防其发作。类似现代之丘疹性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