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调经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调经散处方

    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没药(别研)、琥珀(别研)、赤芍药,各一两;细辛(去苗)、麝香(别研),各半两。

    炮制

    上捣为细末,入研药匀。

    功能主治

    治产后败血乘虚停积于五脏,循经流入于四肢,留滞日深,腐败如水,渐致身体面目浮肿。

    又治因产,败血上干于心不受触,致心烦躁,卧起不安,如见鬼神,言语颠倒,并宜服之。

    大抵产后虚浮,医人不识,便作水气治之。凡治水气,多以导水药,极是虚人。夫产后既虚,又以药虚之,是谓重虚,往往因致枉夭。但服此药,血行肿消既愈。

    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温酒入生姜汁少许调匀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产育宝庆集》卷上:调经散处方

    没药(另研)琥珀(另研)桂心 赤芍药 当归各9克 细辛 麝香(另研)各4.5克

    制法

    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

    活血消肿。主产后瘀血留滞经络,四肢面目浮肿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生姜汁、温酒各少许,调匀服。

    摘录《产育宝庆集》卷上《银海精微》卷下:调经散处方

    香附米 当归尾各30克 大黄15克(蒸)黄芩60克 黄连 生地黄 赤芍药 川芎 羌活 栀子 薄荷 木贼 苏木 红花 甘草各30克

    制法

    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

    主室女或肥壮妇人血热经闭,过期不行,血逆行于上,目睛红色,或乌睛上起如胬肉者。

    用法用量

    每次10~18克,水煎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普济方》卷三三四:调经散处方

    赤石脂1两,破故纸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妇人经脉过多。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粥饮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四《产有宝庆集》卷上:调经散别名

    小调经散、小调经汤

    处方

    没药(另研)半钱,琥珀(另研)半钱,桂心半钱,赤芍药半钱,当归半钱,细辛半钱,麝香(另研)半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产后四肢浮肿。因产后败血停积于五脏,循经流入于四肢,留淫日深,腐败如水,故令四肢面目浮肿。产后败血上干于心,心不受触,致心烦躁,卧起不安,如见鬼神,言语颠倒。

    用法用量

    小调经散(《妇人良方》卷二十二)、小调经汤(《医统》卷八十五)。本方加炙甘草,名“调经汤”(见《妇科玉尺》),又名“调经饮”(见《医级》)。

    摘录《产有宝庆集》卷上《普济方》卷三三二:调经散处方

    当归1两(酒浸),川芎半两,红花3钱,斑蝥(去翅足)2钱,水蛭2钱(炒),虻虫2钱(去翅足),红娘子1钱(去翅足),牡丹皮半两,赤芍药半两,白芷3钱,蓬术2钱,桂3钱,白姜2钱,生地黄2钱,干漆2钱,川牛膝2钱。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行血气。主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如小便癃闭不通,用甘草汤解。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二《银海精微》卷下:调经散处方

    乌药、附米、陈皮、川芎、当归、茯苓、防风、荆芥、升麻、干葛、血竭、紫薇花、红花。

    功能主治

    室女月水停久,倒行逆上冲眼者。

    用法用量

    二香不过火,煎出药后,将此2味香磨,与药同服。若经脉月流不断,或因气胀冲眼,眼珠肿痛,翳膜不退,服天麻退翳散。

    血不通,加苏木;气不顺,加木香、沉香。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奇效良方》卷五十六:调经散处方

    川芎1钱半,当归1钱半,芍药1钱半,黄耆1钱半,青皮1钱,乌药1钱,陈皮1钱,熟地黄1钱,乳香(另研)1钱,茴香1钱。

    功能主治

    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疏利后,用此药调理。

    摘录《奇效良方》卷五十六《松崖医径》卷下:调经散处方

    当归1钱半,川芎5分,桂心5分,甘草5分,熟地黄1钱,白芍药1钱,香附子1钱,莪术1钱,苏木1钱,木通8分,红花3分,桃仁20个(去皮尖,研细)。

    制法

    上细切。

    功能主治

    月经过期不行。

    用法用量

    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松崖医径》卷下《松崖医径》卷下:调经散处方

    当归身1钱半,生地黄1钱,条芩1钱,香附子1钱,白芍药8分,黄连(姜汁炒)8分,川芎5分,阿胶珠5分,艾叶5分,甘草5分,黄柏5分,知母5分。

    制法

    上细切。

    功能主治

    经先期而来。

    用法用量

    用水2盏,煎1盏,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松崖医径》卷下《女科旨要》卷四:调经散处方

    三棱1两,小茴1两,白芍1两,香附1两,泽泻1两,当归1两,苏叶5钱,红花5钱,青皮5钱,生地5钱,枳壳1两,丹皮1两。

    功能主治

    妇人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先用煎服,分4贴;后为末,每服3钱,酒下。6-7服见效。

    若要温经,加人参、阿胶、麦冬各3钱。

    摘录《女科旨要》卷四《普济方》卷三三六引《便产须知》:调经散处方

    吴茱萸1两半(去目、闭口,沸汤洗通3次),半夏1两(汤泡7次),当归1两(去芦,酒洗),人参1两半,麦门冬1两半(去皮),白芍药(京南者)1两,川芎(色如腊者)1两,牡丹皮1两,厚朴(去皮,不见火)1两,阿胶(蚌粉炒如珠子)1两,甘草(炙)1两。

    功能主治

    月候不调,或在月前,或在月后,或多或少,或逾月不至,或一月两来,不孕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六引《便产须知》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干艾叶4两(炒焦存性),川白姜1分(炮)。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白痢。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前清水米饮送下。摘录《直指》卷十四......
  • 处方艾叶1握,黑豆100粒。功能主治大便下脓血。用法用量新水1大盏,煎至6分,入生姜汁3大匙,稍热服。摘录《直指》卷二十六......
  • 处方艾曲1升(生),干姜1两,细辛1两,椒目1两,附子1两,桂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利小便,消肿。主痢后或产后虚肿,水肿。用法用量每服2-3钱,温酒调下。注意忌猪肉、生葱、生菜。摘录《鸡峰》卷十九......
  • 处方艾叶1钱半,柏子仁(去净油)1钱半,山萸肉1钱半,丹皮1钱半,大生地3钱,白莲肉(去心)2钱,真山药2钱,泽泻1钱,生荷叶1张(干者不效)。功能主治鼻血不止,无论虚实至重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验方新编》卷一......
  • 处方蕲艾4钱,乌梅1个(上钻1孔)。功能主治大便下血。用法用量以蕲艾包乌梅,用线扎定,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摘录《内经拾遗》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