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①药、食性味的阻滞或收敛作用。《灵枢·五味论》:“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
②尺肤诊象之一。指尺部皮肤粗糙,抚之不滑润。属于阳盛阴液不足之象。《素问·脉要精微论》:“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
③脉象名。指脉动往来很难,不滑利。多见于气滞血瘀等证。《灵枢·胀论》:“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
④阻滞不畅、流通困难。《素问·痹论》:“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公元 1528 年)明.薛己(立斋、新甫)着。 一卷。先论口齿、喉舌之证,分为六门,次论骨鲠、诸虫、体气的治法 ,也分六门,末附方药。
①药、食性味的阻滞或收敛作用。《灵枢·五味论》:“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
②尺肤诊象之一。指尺部皮肤粗糙,抚之不滑润。属于阳盛阴液不足之象。《素问·脉要精微论》:“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
③脉象名。指脉动往来很难,不滑利。多见于气滞血瘀等证。《灵枢·胀论》:“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
④阻滞不畅、流通困难。《素问·痹论》:“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