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查古籍
《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身长四五寸。背有细麟如蚕子。土黄色。尾与身等。
见人欲取之。多自啮断其尾。故用者须有尾。其力乃全。广西横州甚多。牝牡相呼累日。情洽乃交。相抱堕地。人往捕之。亦不知觉。以手分劈。虽死不开。乃用熟稿草细缠。蒸过曝干售之。此种专为房中药。其寻常捕者。不论雌雄。但可为杂药用。(海槎录)雄为蛤。皮粗)味咸。气平。有小毒。入手太阴足少阴经。主治久嗽肺劳传尸。肺痿咯血。定喘逆上气。
通之功纯)并治胸膈噎痛滤汁。
〔论〕蛤蚧得金水之气。性味属阴。能补水之上源。故肺肾皆得所养。而劳热久咳之治。
夫且余证皆由治肺以及之者耳。
咳嗽由风寒外邪者。弗用。(仲淳)〔修治〕其毒在眼。须去眼及甲上尾上腹上肉毛。炙令黄色。弗伤其尾。效在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