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本出土中。自蛴螬腹转相变化。夏则登木而蜕。身与声俱大。其鸣以胁。吸风饮露。
溺而不粪。性畏日。至三十日死。其类甚多。如仲夏始鸣。方首广额。大而色黑者蚱蝉。又曰。曰蚂蜩。头上有花冠者曰螗蜩。曰。曰胡蝉。具五色者曰螂蜩。入药用此数种。若秋月始鸣诸种。用之无益。
味咸甘。气寒。入肝经祛散风热。主小儿惊痫夜啼。痫绝不能言。去壮热。癫病寒热。
惊悸其体轻蚕天竺黄各半分。
蜕
味咸甘。气寒。治头风眩晕螈。目痛目赤。及肿胀昏花。内外障翳。小儿噤风天吊。疮疹出不快。痘疮作痒。妇人生子不下。补风虚。(好古)蝉性蜕而退翳。蛇性窜而祛风。
因其性而为用也。(又)蝉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同羚羊角密蒙花白蒺藜草决明木贼谷精甘菊夜明砂生地黄连女木毒十候〔论〕蝉身本浊阴而化清阳。(从阴化阳。乃阴中之少阳。非阳中之太阳也。日为太阳。
所味阴痘亦补剂中。世医漫谓能疗风热。是未审于转达清阳之气以治化源之义耳。
〔修治〕去翅足。水洗去土。蒸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