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证名。各种大量出血症候的总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失血叙论》:“血不得循经流注,荣养百脉,或泣或散,或下而亡反,或逆而上溢,乃有吐、衄、便、利、汗、痰诸证生焉。十种走失,无重于斯,随证别之,乃可施治。”失血原因,或肺阴虚,热损肺络;或脾虚气弱,不能统血摄血;或邪热迫血妄行;或跌仆外伤,损及脏腑经脉等。详见衄血、肌衄、汗血、吐血、呕血、咳血、咯血、唾血、便血、尿血各条。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证名。各种大量出血症候的总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失血叙论》:“血不得循经流注,荣养百脉,或泣或散,或下而亡反,或逆而上溢,乃有吐、衄、便、利、汗、痰诸证生焉。十种走失,无重于斯,随证别之,乃可施治。”失血原因,或肺阴虚,热损肺络;或脾虚气弱,不能统血摄血;或邪热迫血妄行;或跌仆外伤,损及脏腑经脉等。详见衄血、肌衄、汗血、吐血、呕血、咳血、咯血、唾血、便血、尿血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