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指肠胃虚,触染秽气而致的痢疾,亦可因内有积滞而触发。《痢证汇参》卷四:“痧痢之证,先泻后痢者居多。盖因肠胃空虚,秽气易触,则成痧痢。或天气炎热,或时行疫痢,感触肠胃,因积而发,亦致痧痢,刮、放兼全,腹必(疒丂)痛非常,……务必先治其痧,兼消其积,则痧除积去,痛止而痢除矣。”此病宜用刮痧、调气、活血等法。参见痢疾、痧等条。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诸病源候论》(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着。五十卷。 共分 67 门、1720 节,详载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状。
病名。指肠胃虚,触染秽气而致的痢疾,亦可因内有积滞而触发。《痢证汇参》卷四:“痧痢之证,先泻后痢者居多。盖因肠胃空虚,秽气易触,则成痧痢。或天气炎热,或时行疫痢,感触肠胃,因积而发,亦致痧痢,刮、放兼全,腹必(疒丂)痛非常,……务必先治其痧,兼消其积,则痧除积去,痛止而痢除矣。”此病宜用刮痧、调气、活血等法。参见痢疾、痧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