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痈疽之发于乳房部者。《诸病源候论》卷四十:“肿而皮强,上如牛领之皮,谓之疽也。足阳明之脉,有从缺盆下于乳者,其脉虚则腠理开,寒气客之,寒搏于血,则血涩不通,故结肿而气又归之,热气洪盛,故成疽也。热久不散,则肉败为脓也。”《外科启玄》则称“初发即有头曰乳疽”。《校正外科大成》认为“乳痈、乳疽生于乳房,红肿热痛者为痈,坚硬木痛者为疽。由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而成也。”当辨证论治。乳痈偏于阳、实证,乳疽偏于阴、虚证。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病名。痈疽之发于乳房部者。《诸病源候论》卷四十:“肿而皮强,上如牛领之皮,谓之疽也。足阳明之脉,有从缺盆下于乳者,其脉虚则腠理开,寒气客之,寒搏于血,则血涩不通,故结肿而气又归之,热气洪盛,故成疽也。热久不散,则肉败为脓也。”《外科启玄》则称“初发即有头曰乳疽”。《校正外科大成》认为“乳痈、乳疽生于乳房,红肿热痛者为痈,坚硬木痛者为疽。由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而成也。”当辨证论治。乳痈偏于阳、实证,乳疽偏于阴、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