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证名。气滞三焦所致疼痛。出《灵枢·五色》。气滞上焦,则为心胸痞痛,宜枳橘汤、清膈苍莎丸;气滞中焦,则为腹胁刺痛,宜木香破气散、撞气阿魏丸;气滞下焦,则为疝瘕、腰痛,宜四磨汤、木香槟榔丸;气滞于内,则为癖积疼痛,宜化积丸、三棱散;气滞于外,则为遍身刺痛,或浮肿,或(月真)胀,宜流气饮子、木香流气饮。
《串雅内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赵学敏(恕轩)撰。四卷。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病证名。气滞三焦所致疼痛。出《灵枢·五色》。气滞上焦,则为心胸痞痛,宜枳橘汤、清膈苍莎丸;气滞中焦,则为腹胁刺痛,宜木香破气散、撞气阿魏丸;气滞下焦,则为疝瘕、腰痛,宜四磨汤、木香槟榔丸;气滞于内,则为癖积疼痛,宜化积丸、三棱散;气滞于外,则为遍身刺痛,或浮肿,或(月真)胀,宜流气饮子、木香流气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