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见《喉科杓指》卷三。多由气郁痰凝,复感风热而发。系指喉间肿起,形如赤珠,色紫或白,吞咽障碍的病证。《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因气郁,及时风热而起喉间,形如赤珠,或紫或白,犯之即痛,日久则嗌气。治者挑破去血,吹秘。”内治宜清热消肿,理气解郁。用清气利咽汤、黄连温胆汤等加减。若脓成则以刀针刺破出脓。吹冰硼散。参见诸喉风条。
《伤寒杂病论》(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病名。见《喉科杓指》卷三。多由气郁痰凝,复感风热而发。系指喉间肿起,形如赤珠,色紫或白,吞咽障碍的病证。《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因气郁,及时风热而起喉间,形如赤珠,或紫或白,犯之即痛,日久则嗌气。治者挑破去血,吹秘。”内治宜清热消肿,理气解郁。用清气利咽汤、黄连温胆汤等加减。若脓成则以刀针刺破出脓。吹冰硼散。参见诸喉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