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指时发时愈之漏症。《外科启玄》卷七记有:“一曰气漏,或肿或消,痛胀难忍者是也。”该证多因痈、疽、疮、疡等化脓性感染之误治或不治而造成疮疡之转为慢性者,其特点是疮面时时愈合又时时自溃而成漏症、漏孔,时时有脓水外出者。其内多形成瘘管或有脓窦之形成。治参见瘘条。
《圣济总录》(公元 1117 年)宋.太医院编。二百卷。分 66 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阐述病因病理,详述治法方药,是北宋时期搜方较多的医学全书。
《审视瑶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着。六卷,首一卷。 先总论,次方论。论述 108 证及其治法方剂,并述眼科手术方法,附有医案、图说、歌括。
病名。指时发时愈之漏症。《外科启玄》卷七记有:“一曰气漏,或肿或消,痛胀难忍者是也。”该证多因痈、疽、疮、疡等化脓性感染之误治或不治而造成疮疡之转为慢性者,其特点是疮面时时愈合又时时自溃而成漏症、漏孔,时时有脓水外出者。其内多形成瘘管或有脓窦之形成。治参见瘘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