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张锡纯巧用山萸肉治脱证

    张文风 粟栗 苏鑫 长春中医药大学

    张锡纯(1860年-1933年)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学家,他集毕生医疗实践之经验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内容丰富,在学术上有许多独到见解,对临床用药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书中多处用到山萸肉一味,使用方法别具一格,发挥甚多,疗效显著。笔者对张氏应用山萸肉治脱证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其应用特色归结如下。

    脱证从肝论治

    张氏论述脱证病机,独责之于肝。认为:“夫暴脱之证,其所脱者元气也。”“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对于元气之说,张氏再细分为上、下、外脱三类,认为:“今但即脉以论,如此证脉若水上浮麻,此上脱之证也。若系下脱其脉即沉细欲无矣。且元气上脱下脱之外,又有所谓外脱者,周身汗出不止者是也。”

    对于脱证的治疗,张氏主张从肝论治,运用补肝敛肝之法,临床擅用山茱萸,对其救逆固脱之功最为推崇,认为“萸肉既能敛汗,又善补肝,是以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且其救脱之功“较参、术、芪不更胜哉。”“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之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而“参、术、芪诸药皆补助后天气化之品,故救元气之将脱,但服补气药不足恃。”在临证时,多重用山茱萸以挽脱势,甚至仅用山茱萸一味,浓煎顿服以敛肝固脱。

    辨识脱证特点

    上脱 临证创用参赭镇气汤治疗“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之上脱。方中人参补虚极之气,代赭石重镇,挽回将脱之元气,苏子降气,山药、白芍滋补肝肾之阴,山茱萸、芡实、龙骨、牡砺酸敛收涩,固涩元气。

    下脱 临证创急救回阳汤治疗“霍乱吐泻已极,精神昏昏,气息奄奄,至危之侯”之下脱,方中重用人参以回阳,山药、白芍以滋阴,山茱萸“以敛肝气之脱,炙甘草以和中气之漓”,代赭石能止呕吐,“助心气下降”,山药“又能温固下焦,滋补真阴”,“以回肾气之下趋”,朱砂“直人心以解毒”,童便“使毒气从尿道泻出”,“又能启发肾中之阳上达”。此汤为回阳之剂,实则交心肾和阴阳之剂也。

    上下皆脱 临证创用既济汤治疗“大病后阴阳不相维系。阳欲上脱,或喘逆,或自汗,或目睛上窜,或心中摇摇如悬旌;阴欲下脱,或失精,或小便不禁,或大便滑泻”之上下皆脱,“重用熟地、山药以峻补真阴,俾阴足自能潜阳”,附子辛热,“同芍药之苦降,自能引浮越之元阳下归其宅”,“萸肉、龙骨、牡蛎以收敛之,俾其阴阳固结,不但元阳不复上脱,而真阴亦永下不脱矣。”

    外脱 临证常用来复汤治疗“寒热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复解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之外脱,方中重用山茱萸,辅以芍药,酸敛补肝以固脱,佐以龙骨、牡蛎收摄元气而止汗,共回元气。临证用法讲究

    张氏用山茱萸治疗脱证每每用至二两以上,如其所言,“得一救脱之圣药”,“即山茱萸一味大剂煎服也”。在选药上注明“生用且干净去核者”,“用时务须将核去净”,因“其核与肉之性相反”,“山茱萸之核不可入药,以其能令小便不利也”,“用药房酒浸蒸黑用之,其敛肝固气之力顿减矣”等相关记载。

    此外,其应用山茱萸的经验还体现在“四卷曲直汤用以治肢体疼痛,为其酸味能敛。二卷中补络补管汤,用以治咳血吐血,再合以来复汤重用之,最善救脱敛汗,则山茱萸功用之妙,真令人不可思议矣”等方面,可见,张锡纯应用山萸肉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张锡纯运用山茱萸肉治疗脱证的经验堪称独到,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劳热方》中验案:“病因:一少年,素伤烟色,又因感冒风寒,医者用表散药数剂治愈。”“证候:间日忽变身冷汗,心怔忡异常,自言气息将断。诊其脉浮弱无根,左右皆然。愚曰:此证虽危易治,得萸肉数两,可保无虞。”“处方:时当霖雨,药房隔五里许,遣快骑冒雨急取萸肉四两,人参五钱,先用萸肉二两。效果:煎数沸急服之,心定汗止,气亦接续,又将人参切做小块,用所余萸肉,煎浓汤送下,病若失。”由此可知“山萸肉救脱之功,实远胜人参。”

更多中药材
  • 很多的朋友平时由于工作繁忙,在喝中药的时候喜欢一次性煮出好多来,然后用专业的塑封袋进行包装以后储存,然后平时在喝的时候,取出一份进行加热,这样会节约很多的时间,但是中药材长时间的存放以后,它的药效可能会有所下降,并且还可能会出现有霉变的可能......
  • 铁苋菜,是乡下田间地头常出现的一种植物,很多农村人常把它当做下饭的菜吃,但是普通人却不知道铁苋菜也是一种很好的药物,铁苋菜:别名人苋、血见愁、海蚌含珠、撮斗装珍珠等,属大戟科铁苋菜属植物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以全草......
  •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黄麻素,人们对它褒贬不一 ,很多人对它产生抗拒和厌恶,其实只是因为我们对它认识不够全面,麻黄素是麻黄(Ephedra)中所含的生物碱,在古代中国医学的《伤寒论》中巳作为生草药用于治疗,1887年由长井长义进行了结晶分离,本......
  • 我们常说的中药其中有些是由很多不一样的药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药材虽不同,但组合在一起却对治疗疾病有着更好的疗效,麻黄桂枝汤就是由不同成份组成的一种中药,它对人的身体具有神奇的保健功效,被广大的朋友们所信赖和推崇,麻黄桂枝汤在医学上也同样发挥......
  • 大家一看名字,麻黄根和麻黄根本就是一种东西嘛,名字相像的物种有许多,然而他们有时并不是同一种植物,就像麻黄根和麻黄两者的功效截然不同;我们来看一下麻黄根和麻黄的区别,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能利水消肿;麻黄根,治阳虚自汗和阴虚盗汗;两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