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证名。出王焘《外台秘要》卷二十一。(目芒)通茫,即目茫茫。《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腑脏虚损,为风邪痰热所乘,气传于肝,上冲于目,故令视瞻不分明,谓之茫茫也。若心气虚,亦令目茫茫,或恶见火光,视见蜚蝇黄黑也。”由风邪痰热引起者,宜疏风清热祛痰,方用银翘散合清气化痰丸加减;由心气虚引起者,宜补益心气,方用补心汤合四君子汤加减。参见目昏条。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证名。出王焘《外台秘要》卷二十一。(目芒)通茫,即目茫茫。《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腑脏虚损,为风邪痰热所乘,气传于肝,上冲于目,故令视瞻不分明,谓之茫茫也。若心气虚,亦令目茫茫,或恶见火光,视见蜚蝇黄黑也。”由风邪痰热引起者,宜疏风清热祛痰,方用银翘散合清气化痰丸加减;由心气虚引起者,宜补益心气,方用补心汤合四君子汤加减。参见目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