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本书认为:该病“非若常时小痒之轻,乃如虫行而痒不可忍也。为病不一,须验目上有无形证,决其病之进退。至如有障无障,皆有痒极之患。病源非一,有风邪之痒,有血虚气动之痒,有虚火入络邪气行动之痒,有邪退火息气血得行脉络通畅而痒。大凡有病之目,常时又不医治而自作痒者,痒一番则病重一番。若医治后而作痒,病必去速。若痒极难当,时时频作,目觉低陷者,命亦不久。有极痒而目脱者,死期至矣。痒而泪多者,血虚夹火。大抵痛属实,痒属虚。虽有火,亦是邪火乘虚而入,非其本病也。”本病的治疗方法参见目痒条。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本书认为:该病“非若常时小痒之轻,乃如虫行而痒不可忍也。为病不一,须验目上有无形证,决其病之进退。至如有障无障,皆有痒极之患。病源非一,有风邪之痒,有血虚气动之痒,有虚火入络邪气行动之痒,有邪退火息气血得行脉络通畅而痒。大凡有病之目,常时又不医治而自作痒者,痒一番则病重一番。若医治后而作痒,病必去速。若痒极难当,时时频作,目觉低陷者,命亦不久。有极痒而目脱者,死期至矣。痒而泪多者,血虚夹火。大抵痛属实,痒属虚。虽有火,亦是邪火乘虚而入,非其本病也。”本病的治疗方法参见目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