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代医家。字和斋。福建福州人。世代业医,祖世存、父德盘,皆精内科,名噪一时。幼承家传,行医数十年,医术日精。治学推崇张仲景,谓六经分证是《伤寒论》之要义,其扶助阳气旨在平衡阴阳,强调习者应学其理法而不为经方所囿。又谓温病学说可补仲景伤寒学说之未备,主张熔两者为一炉,故悉心研究温病,并对湿温病、心悸、积聚、消渴、脚气等证治颇有经验。着有《和斋医案》、《伤寒论眉批补注》、《六经辨证歌括》、《妇人古方歌括》、《诸病坏症歌》、《壶山医统》、《壶山意准》等。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清代医家。字和斋。福建福州人。世代业医,祖世存、父德盘,皆精内科,名噪一时。幼承家传,行医数十年,医术日精。治学推崇张仲景,谓六经分证是《伤寒论》之要义,其扶助阳气旨在平衡阴阳,强调习者应学其理法而不为经方所囿。又谓温病学说可补仲景伤寒学说之未备,主张熔两者为一炉,故悉心研究温病,并对湿温病、心悸、积聚、消渴、脚气等证治颇有经验。着有《和斋医案》、《伤寒论眉批补注》、《六经辨证歌括》、《妇人古方歌括》、《诸病坏症歌》、《壶山医统》、《壶山意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