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系指眦头结聚生疮,流出脓汁或如涎水,粘睛上下,不痛,无翳膜的病证。类今之慢性泪囊炎。见《太平圣惠方》卷三三。又名目脓睛、漏睛脓出、漏睛眼、眦漏症、窍漏证等。本病多因心气不宁,风热停留在睑中所致。宜服五花丸、白薇丸治之。若心经热毒结聚内眦肿痛生疮,则又名漏睛疮。详见该条。
《普济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论,2175 类、778 法、61739 方 239 图。 收载方剂最多。《本草纲目》中附方有不少是从此书采录的。
病名。系指眦头结聚生疮,流出脓汁或如涎水,粘睛上下,不痛,无翳膜的病证。类今之慢性泪囊炎。见《太平圣惠方》卷三三。又名目脓睛、漏睛脓出、漏睛眼、眦漏症、窍漏证等。本病多因心气不宁,风热停留在睑中所致。宜服五花丸、白薇丸治之。若心经热毒结聚内眦肿痛生疮,则又名漏睛疮。详见该条。